上週聽了大人學Small talk 第270集「你的努力沒被看見,根本沒有價值」,這標題下的有點聳動,但確實是職場百態的真理啊。這集的大綱提到:
近年來網路上常有一種論調,高唱「鬼島台灣,努力無用」,然而真的是如此嗎?為何埋頭努力無法出人頭地?為何「錢多事少離家近」會害死你?本集節目中Joe將透過幾個例子,破解我們對於「努力」的錯誤認知。努力並不是傻傻地埋頭苦幹,只要改變思維,你就能脫穎而出,機會也大不相同。
這跟論點和我去年的最愛書籍之一「沒人看見你的好,你要懂得自己誇」講的是一樣的概念,大部分的人都是「沈默的合格者」。
如果你不告訴別人你在幹嘛、你有什麼成績、你能解決什麼問題,為什麼要把舞台給你?(文章:《沒人看見你的好,你要懂得自己誇》心得:為什麼你需要更有策略的推銷自己)

我的英文書評:《Brag Better》Book Review — Master the Art of Fearless Self-Promotion
三個打破台灣人對於「努力」的觀念:
台灣的教育以考試分數為上,學生時代如果有些哪些科目不考,我們就不讀那些科目。這樣的訓練二三十年,我們多少都會有僥倖的心態。
關於努力,大人學在EP270「 你的努力沒被看見,就根本沒有價值」這集分享了三個觀念:
- 無效的自以為是,才是沒有用的
- 認真工作,也要認真地被看見
- 努力的方向應該是讓自己可以成長,同時聲名遠播
#1.無效的自以為是,才是沒有用的
我很努力都沒有人被看到,問題是你想不想被看到?
台灣的教育就是埋頭苦幹,導致我們的努力不被看見。我每天認真上班,我「自然」就會被看到,這概念是錯的。
#2.認真工作,也要認真的被看見
用你的「人生的目標」反推到現在,思考:「我還有什麼事情,是可以在下一階段時被看到?」
環顧四周,大部分的人都是在打混摸魚,所以你只要稍微比身邊的人努力一點,你就能被看見。
因為周圍真的努力的人是少的,你只要多一點點,就能在職場上收到超額的回報。
#3.讓自己可以成長,又能讓聲名遠播
下一次有難題、有機會時,才會想到你,公司賺了錢,要分潤時,第一個會分潤給核心成員,所以要盡可能地往核心團隊靠近,不是傻傻加班努力,而是找到方法,讓努力能被看見。
我們確實不會因為「努力」就能成為首富,但可以比周遭的人活得更好一點。
讓你的外在形象和內在的價值是一致的,你會發現原來月薪的增加,沒有想像中困難。
學生時期可以的努力:積極與講者互動、寄送email留下正面印象
大人學的Joe提到,同時也是來自張望形老師的在臉書的分享:「大學時期積極去聽演講,並且勤做筆記,向講者提問、會後去打招呼要個名片,回家後時寄一封email感謝講者的演講或針對內容提問。
四年下來,你就能收集十幾二十幾個講者的email紀錄,如果你出社會需要找工作,這時,向這些過去互動過的講者,寄送email詢問職涯建議、甚至詢問工作機會。即便講者已經忘記你是誰,但仍可以勾起演講的會議會對你有正面印象,此時,你就能比同齡的同學,透過介紹或推薦,更快找到喜歡的工作。」
因為一個來演講的高層,為了這一兩個小時的演講,大約收入只有三四千,跟這些高層平常的報酬是不能比的。
如果你做個演講筆記、主動發問,其實這只是一個基本的努力,不是什麼刻意努力、逢迎拍馬,頂多是個有禮貌的改變。
上班族兩個認真被看見的方式:主動發聲、定期匯報
你如果是上班族,你更不能只是埋頭努力,你還要認真被看見
- 主動發聲:你做完了要跟老闆說
- 定期會報:你沒做完,也要主動跟老闆說,讓老闆一直對你有印象,下次有新的挑戰時,老闆會想到你。
結語:
我真希望大學就能聽到這個建議,我大學時超愛聽演講,我也是會積極提問的那種學生,只不過當時還沒有寫文章心得的習慣、更從來沒想過可以上前主動要email,後續和講者互動、幫助自己的職涯發展。
還好現在聽到也還不算晚,我在上週末時參加了愛瑞克的演講,寫了筆記、現場發問、後續發表心得時,寄送給愛瑞克老師看表達感謝,還得到了愛大的留言和鼓勵!有一種小小的成就感。
如果你現在還是學生身份,千萬要把握機會啊!












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