群眾募資Indiegogo廣告投放經驗談:其實,群眾募資的本質是廣告投放的競技場?

群眾募資的廣告行銷,可以粗略分成兩個部分,上線前的預熱行銷,上線後的廣吿轉換。 而其中,募資問卷收集的好壞與否,幾乎決定了專案的生死。有點像是電影上前的宣傳廣告,通常獨立製作、沒有宣傳的電影,上映的那一週票房一定很慘,而群眾募資也是相同的道理。
Indiegogo群眾募資廣告成功案例:Townew智慧垃圾桶。

在我操作廣告投放的類型中,其中最常被問到的就是群眾募資的海外廣告投放經驗。過去四年之間,我竟然每年都操作至少一個國際市場的群眾募資,其中印象最深刻的,就是在2019年第三季時的專案,我當時的加拿大客戶/老闆決定要在群眾募資平台 Indiegogo上發表新產品-智慧垃圾桶TOWNEW。

一開始收到brief時是四月,我人正在日本的藏王滑雪場滑雪,看到這個訊息不免憂喜參半,喜的是工作能力被信任,因為這是很大的預算和案子,對我來說,是個可以好好發揮廣告投放實力的playground,很是激動;憂的是我在前兩年,從無到有生出了兩個硬體的群眾募資專案,一個成功一個失敗,在indiegogo上發表的失敗了(參考文章:百萬預算的專案瞬間花完,案子在自己的手上死掉是什麼感覺?),要再次捲土重來,去失敗的戰場在衝鋒陷陣一次,不免不寒而慄。

群眾募資的兩大廣告階段:預熱行銷期 vs. 再行銷轉換期

群眾募資的行銷階段大略可以粗略分成兩個部分,Launch前的Pre-marketing,也稱作預熱行銷期或前期行銷,專案上線後的廣告轉換(再行銷)期。 大約在2016年之後,歐美群眾募資的市場有太多負面新聞,例如達標卻無能力出貨、或是出貨後發現產品瑕疵一堆,被用戶嘴爆。漸漸的,這個市場的新鮮度不再,甚至這幾年,我覺得群眾募資已經失去其初衷。

群眾募資最初始的用意是:讓小型產品開發團隊直接面對市場

每個用戶就是早期投資者,不用走傳統路線找天使投資人簡報、要錢,開發團隊直接面對市場、對用戶負責。但近年取而代之的真實現象是,群眾募資是個PR手段、廣告投放的競技場,比的是誰有更多的廣告預算、更熟練的投放策略和更廣大的媒體佈局。在所有的文章之中,蕭瑟寡人的文章內容和我實際的情景一模一樣,參考他的這篇文章:群眾募資的現實面貌:不是集資,而是行銷

當年我還在物聯網新創公司上班時,我操做的第一件群眾募資案,團隊的整個狀況,就是蕭瑟寡人文章裡面提到的笨資本。

當時,是因為公司的董事會變異,市場派和公司派之類的互相爭權,身為子公司的我們有點小命不保,既有商品沒話題沒利潤,因此,老闆想要透過發展新商品來改寫局面,把所有心力都放在產品開發上,當時的心態大約是「產品技術好棒,好棒就會有人買,有人買就會有錢進來」,徹頭徹尾就是蕭瑟寡人提到的笨資本,我引用如下:

群眾募資 ,若當作籌資管道,就是不折不扣的笨資本。知名的加速器、天使投資人和創投基金每人每年研究的新創案例不下百家,若無法說服任何一人來投資你的團隊,代表資深的投資人(有一些自己也曾是創業家)看不到你公司的未來。而通常投資人關注的不是你的點子,而是你的團隊和經驗。所以若是為了逃避投資人而去追求笨資本,對於公司的長期發展並不是最健康的選擇。至此,個人相信群眾募資仍有其存在的價值,但是與其當作資本市場,不如從預購地角度去思考。

文章來源:蕭瑟寡人《群眾募資的現實面貌:不是集資,而是行銷》

募資案上線前的Pre-markeitng 廣告最為重要,幾乎能決定生死

回到廣告操作,在群眾募資的行銷階段中,上線前的Pre-markeitng 階段又最為重要,幾乎決定了你專案的生死。有點像是電影上前的宣傳廣告,電影預告了老半天,其實電影明年暑假才要上映。如果你獨立製作一部電影而沒有宣傳,上映的那一週票房一定很慘,而群眾募資也是相同的道理。

為什麼要走群眾募資?驗證市場、完整應用AARRR模型的好機會

撇除掉產品開發時間,當團隊決定透過群眾募資讓產品上線後,大約會抓1.5~2個月的時間來進行pre-markeing。Pre-markeitng要做什麼呢?從廣告的角度來說就是收集email lead,最常見的手法就是募資問卷調查,誰能用最低的預算收集到最多的潛在客戶名單,誰就越有把握可以把募資做得好。

你大概可以想像,這是一個測試你行銷能力的壓力鍋、廣告投放的試煉場,在短短的6~8周內,決定行銷tone調、產出內容素材、投放廣告、建立客戶名單、開始轉換。是一個完整測試MVP和 應用AARRR 模型的行銷機會,很好玩、也很爆炸。

4月中的時候我被通知要做群眾募資,6月中要上線,不多不少就是留個1.5~2個月給我,如果沒有操作過前兩個募資專案,一定是措手不及的。但只要經手過一兩次,就可以掌握其中固定的套路和流程,我第一次失敗、第二一次成功的募資經驗,幾乎是完整的驗證了這個套路的好壞,現在閉著眼能規劃這兩個月要進行的內容,這也是為什麼通常會有agency專門進行群眾募資的專案,因為模式真的很固定,大概也暫時想不出其他玩法了。在台灣有貝殼放大、Flying V的團隊替新創公司進行募資,美國的話就真的多到數不清了。

募資問卷的本質不是問卷,是行銷

Pre-markeitng 收集名單的方式,大部分都是用募資問卷,名義上是用問卷統收集市場意見、透過彙整意見讓團隊來決定商品走向。但實際的狀況是,其實產品幾乎都Ready了,只差Mass production,因此這個問卷就是一個行銷傳單,用來決定後續行銷的內容走向、找出有潛力的segmentation。

當時的產品是智慧垃圾桶,問卷上的問題包含詢垃圾桶放在家裡的哪個房間?浴室、客廳、廚房?以為我們調查應該開發哪一種類型的垃圾桶嗎?不,其實只是想透過美麗的照片來告訴你,你看,我的垃圾桶超美又超酷,不管你要放哪裡都可以喔,有興趣的趕快來買吧!然後我們又會問,你認為垃圾桶最困擾你的地方是什麼?換垃圾袋、外觀很醜、很臭?你以為我們要根據你的意見來開發產品嗎?不,我們要跟你說這垃圾桶超屌,可以自己打包換袋,外觀超時尚、而且不會臭,所以趕快來買吧!

所有的問題都有一個明顯的答案,答案就是購買我們產品,這就是以問卷作為開端進行的行銷手法,除了群眾募資以外,也很常看到用在課程募資、產品預購等。所以,問卷不是真的「問」卷,裡面要圖文並茂,最好看到圖片和標題就很想下單,從頭到尾都是設計過的、是行銷的一環,讓你看到敘述時,可以發出「哇,原來OOO這麼厲害,買!」

群眾募資看不見的細節,從達標金額到購買數量都經過設計

總之,這個智慧垃圾桶的募資是達標了。當時以48小時達標、確定出貨,但其實比原本預期的24小時達標還晚了一天,緊繃到上限前後兩天都沒睡覺。群中募資的達標金額和時間,和其他細節包含商品組成價格、購買數量、和專案達標門檻的數字,全都是經過設計的。

參考我當時操盤廣告的Indiegogo群眾募資商品 TOWNEW: The Self-sealing, Self-changing Trash Can

達標時間的長短會影響到後續的購買信心,而流量的大小、熱門度也會影響站上的排序,或官方電子報的推播。因此,募資專案的達標門檻要設定多少,背後都是經過層層推演的結果。這概念很像在商場購物時,放在結帳櫃檯的產品、和放在貨架上的第一排的商品,都是經過層層推演的。

群眾募資的行銷套路與流程

  • 群眾募資套路流程預熱行銷期:透過募資問卷收集email 名單、連動Chatbot進行上線通知推播
  • 募資開始日~前72小時:Chatbot通知、電子報、廣告轉換
  • 募資進行中~結束日:廣告轉換、Re-marketing再行銷廣告
  • 募資專案結束:達標:出貨通知、社群互動、媒體轉載提高聲量/未達標:社群互動、感謝支持者、收集優化意見

推薦閱讀:成長駭客暨廣告投手的成長之路(上)成長駭客暨廣告投手的成長之路(下)

Buy me a coffee  用行動支持內容創作

文章對你有幫助嗎?用行動支持內容創作,小額贊助請我喝我一杯星巴克!

Buy me a coffee 是一個針對內容創作者的小額捐贈服務,以5美金為一單位,支援的付款方式包括信用卡、PayPal 和 Stripe,用小額捐款支持你喜歡的創作者,讓創作者可以更無後顧之後的產出更多優質內容。(Buy me a coffee不需要年費或合約,但平台會抽取5%當作服務費)

我預計把收到的打賞,用來支付網站營運和升級,例如虛擬主機、網址費用、網站版型,及購買和我的文章相關的好書,你的支持可以讓我有更長遠的動力寫出優質好內容。謝謝:)

Share:

Farry

Farry

Hi 我是Farry,你的廣告行銷顧問。我專攻跨國市場的廣告行銷策略,同時也是一名數位遊牧工作者。 進軍歐美市場、投放廣告、不確定你目標客戶在哪裡嗎?我有超過七年、一千三百萬台幣的海外廣告投放經驗,用Facebook、Instagram廣告,大量A/B測試,快速找出你的高轉換客戶,讓你的品牌開始獲利。

來信邀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