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更文章的挑戰來到第24天, 我發現我的寫作速度還有效率已經大不如兩個禮拜前,更糟糕的是我陷入了一種拖延的心理狀態,我不太想寫、我想等一下再寫,當我打算開始要寫的時候我「感到有壓力」。我一開始寫作時是沒有什麼壓力的,寫文章時可以讓我很容易地進入心流狀態,因此我熱愛寫文章。但「熱愛」不見、心流也不見了,隨之而來的是抗拒加拖延。
當我意識到「抗拒」和「拖延」的症狀時,我知道這是一個訊號,提醒我心理狀態需要再次調整了。
因此這篇文章的目的在於記錄我自己日更的體驗、還有心態調整的方式。
日更的心理建設:
日更本來就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,有壓力是正常的。有壓力是因為想要把事情做好,但是腦子想太多, 反而無法開始行動。所以最基本的心理建設是: 有開始就是滿分(好像在給自己打氣XD)
日更的煩惱與缺點:
像是在跑步機上跑步的時候,假設你原本設定今天要跑10分鐘,結果你在第6分鐘的時候就跑不下去了,但你知道你不是真的跑不下去,因為畢竟跑步10分鐘並不是一個超出負荷的挑戰,你需要的只是一點激勵、和心態調整才能對抗放棄的聲音、堅持下去完成10分鐘的跑步。
以下是我這幾天觀察到的日更的煩惱及缺點:
時間越長、寫作的滿足感越低
一開始寫文章的時候寫完滿足感非常的高, 覺得自己寫完一篇文章好棒棒,但是當我連續開始每天寫文章後,每次完成文章寫作的滿足感就隨著時間的增加而降低,
設定好的題目當天不想寫
我在上一篇日更的意義這篇文章裡提到,訓練日更是為了於提高輸出的效率。 因為是日更,寫作效率就很重要,我先列了大約50個題目,圍繞在廣告行銷、和職場英文這兩個大主題。
但其實每次我在寫作, 往往都不想從那些題目挑主題來寫,主要因為題目太大、寫起來會非常的耗費時間, 速度優先的結果下, 自然會想避開麻煩的大題目,挑簡單的先寫。 結果連續寫了快三個禮拜,簡單一點的題目已經被寫完,剩下的都是麻煩的大題目,因此遲遲不想動筆來寫。
狀況不好時焦慮無限放大
狀況好的時候下筆如有神,狀況不好的時候打兩行字要休息三次。因為狀況不好,反而會進入更焦慮的負面循環。 廉價的時候、身體不舒服的時候、那天沒有早點起床的時候,下筆就更困難,拖著不想做事情,焦慮就被無限放大。
用「正面的自我內心對話」幫助自己持續日更
為了達成日更三十天的小挑戰,我重新檢視了一下腦子裡面的想法。 當我提不起勁的時候, 我只感覺到「焦慮」的情緒,大腦裡也充滿著日更失敗的擔憂。 最好的方式,就是直接回應腦子裡面擔心的聲音
接受不完整,持續向前最重要:
會開始想拖延,是因爲覺得自己沒辦法寫完一篇完整的文章。例如,當我在寫廣告報表解讀的文章時,心理總有疑問:要講多深、多淺?要深入一點,還是廣泛?總覺得怎麼寫都不夠完整,很想直接放棄。不過,再次思考,根本就不可能有「完整」這件事,我花了四年、一千三百萬的廣告投放經驗,還是覺得自己只摸到皮毛,但那又怎樣?接受不完整,持續進步才是重點。
寫很爛也沒關係,反正我會進步:
「有寫就給自己滿分」雖然很陳腔濫調,但哪一個人沒有失敗的經驗,或爛的作品。遲遲想寫出完美的文章而不動筆,才會離完美越遠。
在于為暢的書《一人創富》裡分享了一個故事:有位陶藝老師,將全班分成兩組。第一組的成績以數量決定,課程結束,你做出愈多數量的作品,成績就愈好。第二組則以品質決定分數。假如學生作出一個高品質的作品,將得高分。
結果最好的陶藝作品出現在那一組呢?數量組還是品質組?
數量組。
因為品質組的學生一直想著要做出做好,一擊即中的作品,反而一直遲遲沒下手,也造成自己一直沒練習。數量組的學生心態放鬆,知道做愈多愈好。放手作,儘量做,心中有點靈感就做。這帶來不斷的練習與更好的雕塑技巧,最後反而在一堆作品中,產生了品質最好的作品。每次想放棄時,就會想到這個陶藝作品的故事。
另一本我很喜歡的書,行銷大師賽斯・高汀《重點不是創意》裡面也提到相同的概念,持續的內容創作,才是邁向大師的路。
真的有人在看這些內容:分享給支持你的人
上面提到隨著日更的持續進行,寫完文章的滿組感會越來約低。我發現如果有來自旁人的鼓勵,我就有辦法在堅持一下下。想是做重訓覺得最後兩三下要掛時,教練在旁邊說:「可以,可以,最後兩下」這樣喊,很多時候都可以再多做個四五下。
因此也要在此感謝閱讀到這裡的人,無論是否認識,都非常謝謝你看到這裡,當我的健身教練激發我多做四五下的耐力和毅力。
結語
如果我過去連續兩年的諮商療程有告訴我任何事情的話,那就是不要忽略內心自我對話的力量!
相關文章:
(日更Day 15文章)日更寫作的意義?訓練高效率輸出的本事,我如何提高日更寫作效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