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海外求職大解密》講座心得:早一點失敗,早一點學到

分享重點在於「失敗要趁早」這件事,Arron透過自己的海外求職經驗告訴大家:「如果你想出國工作,可以趕快投履歷,先經歷失敗,從失敗學到經驗,優化自己的求職方法。」
普通人的海外求職講座

上個月參加《普通人的海外求職指南》的作者Arron和阿雅的在Facebook 上的「海外求職大解密」直播講座,獲益良多!這場講座可以在Faecbook影片回放,對於想要海外求職的人,非常推薦一定要聽聽這場對話!(影片連結

整場講座的分享重點在於「失敗要趁早」這件事,Arron透過自己的海外求職經驗告訴大家:「如果你想出國工作,可以趕快投履歷,先經歷失敗,從失敗學到經驗,優化自己的求職方法。」

海外求職相關書籍(點擊前往博客來網站):

《普通人的海外求職指南:不必留學,也能讓國際工作主動找上你》

《為自己再勇敢一次:矽谷阿雅的職場不死鳥蛻變心法》

以終為始:缺什麼就去補什麼

Aaron在直播上分享自己的故事,在台灣讀書長大,生科系畢業,一直以來他夢想就是出國工作。當時覺得想出國工作就一定要留學,所以去念研究,去了之後就發現自己一點也不喜歡唸書、做實驗。

你可以看工作列出需要的技能是什麼,反向推回自己需要進修、習得什麼技能。

by 《普通人的海外求職指南:不必留學,也能讓國際工作主動找上你》作者Aaron

偶然機會下抽中了了英國的打工度假簽證,Aaron 用創業精神快速修改自己的Linkedin ,在出發到得到很多獵頭的電話與面試邀約,雖然還出發前沒接到任何工作Offer,但也能帶著信心前往英國找工作。

從打工度假開始,有了英國的工作簽證後,打開了在歐洲工作的求職敲門磚,從英國出發到柏林,現在(2022年)在美國工作。找些過程中最大的體悟是:「失敗沒什麼,總需要從失敗學到經驗。」

如何用最小可行性產品(MVP)概念來求職?

什麼是MPV? 就是最小可以驗證你的「假說」的產品。求職的MVP是什麼?求職不就是投履歷嗎。

但如果投100次,失敗了100次,就只是很有勇氣而已。不知道Feedback是什麼、可以從哪裡改善。

比起投履歷,更需要善用Linkedin,你可以看你的描述,來看「數據」。

例如,你這次寫Project Manger當關鍵字時,你被view了幾次、聯絡了多少次?你下次寫Program Manager的關鍵字時,你被view了幾次、被聯絡了幾次?

國外和台灣的簡報差異是什麼?

阿雅回應,國外的簡報在意的是「故事性」,這個整體故事在說什麼。就像在《為自己再勇敢一次》書本內容提到的,用十張便利貼,穿出一個故事。美國更在意的是「策略」,把你的東西最符合公司的策略,越符合策略、越能有影響力。

跨文化通用的破冰方式?更重要的是如何follow up 後續的情誼?

阿雅舉從e-bay的阿根廷老闆身上學到,建立關係其實跟你想的不一樣。人家會幫助你,是因為你幫助過他。

那要如何幫助人呢?很多人會想我這麼小咖、別人這麼大咖。

但其實幫助人有很多層面。阿雅舉自己的例子,當時候他要去外面演講,實習生在阿雅演講前問阿雅:「需不需要當他的聽眾,幫助阿雅彩排?」像這樣的聽眾彩排,即便是實習生也可以幫助高階主管。

建立關係的最後,還是要想辦法幫助其他人。

by《為自己再勇敢一次:矽谷阿雅的職場不死鳥蛻變心法》作者矽谷阿雅

阿雅問Aaron:「你覺得英國和美國的職場文化有什麼不一樣?」

在英國,很多工作者來自歐盟。

Aaron 覺得最大的差別是,每個人有不同的生活重心,不一定是side project,例如下班去酒吧聊天、或是學什麼樂器,不一定是目標。而美國,真的下班就在做另外一個side project,好像有用不完的精力可以一直工作。

美國更多的是目標導向,歐洲更偏向生活的目標。

在倫敦有很多中東、非洲的工作者;在美國西岸兩大主力是華裔或印度人。

味道對英國人沒什麼吸引力,但是因為口感。口感比味道還要重要。

關於面試過程,你不知道的事⋯

阿雅提到,你以為面試官在考你、刁難你。

但不是,面試官會很希望你可以上(可能比你自己還希望你可以勝任這職缺,表示他找對人了、找到人了!)

面試官有好幾個checkbox,他必須在面試過程中,針對這些checkbox一一確認。在面試完成時,希望最好你就上,找到人選把工作都給你做最好。

#1. 盡量把面試變成對話

阿雅在面試時,會問面試官什麼哪些部分最有用。

回答問題時一定要精簡,讓面試官追問。所以你不用怕。最怕是他問你,你講了一堆沒有相關的,時間結束都沒有講他相關的。

#2. Followup 信件有可能讓你反敗為勝

24小時之內的follow-up,你以為感謝信很基本,但其實很多人都沒寫。

其實面試官結束後,要寫報告。寫報告很痛苦。因為可能當天還另外開了五個會,開會結束後又寫報告。

所以當你寄了follow-up,並提供一個更好的回應,面試官在寫報告時,可以重塑對求職者的印象。

Aaron敗部復活故事

Aaron去找了Linkedin找了Recuiter,表示對這職位有興趣,並成功敗部復活進到下一關面試。

跟Recutier打好關係,在不違反工作道德時,他會更願意幫你推薦好的職缺。

Farry提問:「歐美職場很強調個人的領導力。但到底什麼是領導力?英國市場和美國市場的領導力有什麼不一樣嗎?」

阿雅認為,美國的領導力就是影響力,讓別人相信你的點子和策略更好,這樣就是領導力。

Aaron認為英國的領導力是溝通與對話, we want you to over-communicate,有效的進行溝通、甚至是進行衝突。英國職場很在乎你可以跟別人協調、跟別人溝通。

一開始以為是英文問題,但你反過來想,你用中文講的時候,講得夠好嗎?如果中文溝通都不夠好,這時候需要思考的是溝通能力,而不是英文能力!

後記心得:

面試跟我真的想的很不一樣!原來面試後的follow-up的email有「敗部復活、重塑印象、幫面試官寫報告」功效,阿雅和Aaron的分享對我來說非常精彩且實用

在台灣,我們考了二十幾年的考試,從國小、國中、高中到大學,一提到面試就覺得是「面談考試」,很難不緊張。

雖然一直以來,有很多文章都在告訴我們,面試不過是公司與求職者互相了解的過程,確認雙方是否適合。就像談戀愛約會一樣,先「互相了解」不是考試。

但從Aaron 和阿雅的分享,才更讓我明白所謂的面試到底是什麼一回事,重點包括

  1. 把面試變成對話,旨在精簡回答、讓面試官follow-up 
  2. 讓面試官有機會針對checkbox提問
  3. Follow up email可以重塑印象、幫面試官更好寫面試報告

好書推一個:《普通人的海外求職指南:不必留學,也能讓國際工作主動找上你》博客來連結

推薦閱讀

英文面試:我雇用了一個職涯教練來幫我獲得工作機會? Cambly 平台的Interview Coach

《為自己再勇敢一次》 心得:讓職涯進階的12個不死鳥實力

Buy me a coffee  用行動支持內容創作

文章對你有幫助嗎?用行動支持內容創作,小額贊助請我喝我一杯星巴克!

Buy me a coffee 是一個針對內容創作者的小額捐贈服務,以5美金為一單位,支援的付款方式包括信用卡、PayPal 和 Stripe,用小額捐款支持你喜歡的創作者,讓創作者可以更無後顧之後的產出更多優質內容。(Buy me a coffee不需要年費或合約,但平台會抽取5%當作服務費)

我預計把收到的打賞,用來支付網站營運和升級,例如虛擬主機、網址費用、網站版型,及購買和我的文章相關的好書,你的支持可以讓我有更長遠的動力寫出優質好內容。謝謝:)

Share:

Farry

Farry

Hi 我是Farry,你的廣告行銷顧問。我專攻跨國市場的廣告行銷策略,同時也是一名數位遊牧工作者。 進軍歐美市場、投放廣告、不確定你目標客戶在哪裡嗎?我有超過七年、一千三百萬台幣的海外廣告投放經驗,用Facebook、Instagram廣告,大量A/B測試,快速找出你的高轉換客戶,讓你的品牌開始獲利。

來信邀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