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東大醫師教你如何提升專注力》這本書在講什麼?
這是一本由東大醫生分享、整理自己如何保持專注、訓練專注的書。
作為一個心導管的外科主任醫生,需要操作及訓練年輕醫生進行超高難度的心導管手術。
進行心導管手術,醫師會在直徑2~4毫米的血管內,先穿入直徑約0.1毫米的極細導線,接著沿著導管線通入前裝有氣球、直徑2毫米的氣球導管,移動血管變窄的地方。使氣球膨脹擴張血管之後,再將金屬支架植入血管中,使血管不再收縮。
正常的治療一次需要花費一到兩個小時,困難的治療則需要三到四個小時,有時候如果遇到非常棘手的病例,甚至需要連八個小時持續治療,而且治療與治療間沒有休息。耗費精神的手術,專注力一刻也不容許渙散。
如何訓練並維持這種超高度專注的力?作者從大腦、飲食、運動三個面向,來解釋並建議想提高專注力的人可以怎麼做。
大腦斷捨離:像整理房間一樣的整理自己的大腦
我們常常自己以為「要做的事情過多」
因為科技,我們能做的事情變多,常常以為這就是我們要做的,但實際上,不是「要做的事情」增加,只是「自己以為要做的事情」增加了。
但那只是我們以為而已,對抗的方法就是「腦內視覺化」。在《東大醫師教你如何提升專注力》這本書裡,提供我們對抗拖延的三個策略:腦內視覺化、心理時間的衡量、優質的飲食習慣。
腦內視覺化
什麼是腦內視覺化?用文字把腦子想到要做的東西寫下來,分成三類:
- 真的要自己做
- 可交辦他人做
- 不用做也沒關係
像整理房間斷捨離一樣,進行大腦斷捨離,儘量減少「真的必須自己做的事情」
心理時間vs物理時間
心理時間是造成「覺得麻煩」而不去做的原因。
例如作者說,他的公寓從房門走到屋外信箱拿報紙,需要走10公尺。他常常覺得很麻煩就沒去拿,實際測量只需要1分鐘,但內心卻花費了5分鐘而常常感到麻煩、懶到去拿。
平常在做事的時候,不會一一拿馬表測量,而是自行在腦中判斷這件事需要花多少時間,但往往腦中判斷與實際不符。
兩者的落差使大腦感覺「好麻煩」,所以不願意馬上進行。這落差是導致我們常常拖延原因。
獎勵、幹勁和大腦多巴胺
興奮、喜悅的時候,大大腦會產生多巴胺。 這個荷爾蒙可以提高幹勁。
失去動力和充滿幹勁的差異,就藏在這個多巴胺之中。
工作乏味不想動的時候,大腦不會釋放多巴胺,那要怎樣才可以控制這個多巴胺,讓自己產生幹勁?我們可以「獎勵自己」
光是預測愉快的事情,就能進入興奮狀態。想去出門旅遊時,一想到明天要出國,就興奮到睡不著!這是一種「預測獎勵」,腦內事先釋放多巴胺的狀態
提升動力最好的方式就是給予獎勵
作者提到醫生進行手術前,會預測手術時間,盡可能在預期時間內完成。如果在預期時間內完成,就算達成目標,可以得到正面評價當作獎勵。
這讓我想到番茄鐘的原理,設定某個工作可以在幾個番茄鐘內完成,就是像是醫生可以在預定時間內完成手術,心情會非常高興。
引出幹勁和專注力的關鍵在於「時間測量」
當你感到某事很麻煩時,馬上測量他所需的時間吧!
結語:
讓大腦覺得不麻煩,就能降低拖延的程度。把事情拆分成baby steps並即刻進行,好像是這幾年來反覆讀到的概念。
訓練專注力,從小地方開始訓練。小幅度高密度的訓練,是提高專注力、生產力和效率的不二法門。
博客來書籍《東大醫師教你如何提升專注力》
如果你想購買這本書,可以透過我的博客來推薦連結前往購買。